2019-10-11 14:38:21
個人簡介: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。在產品設計領域擁有十五年的經驗,無論是國際五百強還是國內知名企業,都是其創新服務的對象,服務客戶包含了聯合利華、韓國三星、霍尼韋爾、英國翠豐、大英博物館、新華網、阿里巴巴等行業一線品牌,落地產品超過百件,并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大獎。曾在德國卡爾·蔡司、法國弓箭、英國翠豊等多家企業擔任產品創新顧問,創新領域主要包括醫療、家電、消費電子、生活用品、文創設計等。在多所大學從事設計教育工作,以其較高的國際視野、突出的個人素質以及豐富的行業經驗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。
年輕的時候我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,可以有大把的時間供我揮霍。逐漸的,伴隨著成長,突然發現時間過得很快,過得不敢直視,慢慢的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想探究其本質。經常有剛入職的設計師提出這樣的疑問:年輕設計師應該多專注于設計技能的訓練,還是多接觸商業思維的鍛煉?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,我都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設計之路,從2002年入行工業設計以來,設計的定義和方法也在不斷的迭代,產品研發的流程,從之前的“單打獨斗”轉變成“大協同”戰略。如今在工業設計新定義的背景下,設計的本質也在不斷產生變化,一個產品的成功離不開多方面的支撐。不管是平臺、企業、設計公司、還是設計師,都需要更加清晰的了解其本質,這樣才能讓產品創新走的更順,更健康。而作為一名設計師,不但應具備良好、扎實的技術功底,更應該對整個創新流程、內容定義、商業思維等方面有著完備的認知。
平臺的本質是賦能
當今的設計創新離不開平臺的支撐,好的平臺可以提供品牌、資本、供應鏈、用戶、設計等多個維度的資源,讓創新者可以專注于自己的核心價值,從而更接近成功。平臺最重要的功能已經不再是管理和激勵,而是賦能。激勵偏向的是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,而賦能強調的是激起創意人的興趣與動能。唯有發自內心的志趣,才能激發持續的創造。因此,平臺的職能不再是分派任務和監管市場,而更多是讓創新者的專長、興趣和客戶的需求有更好的匹配。我們甚至可以說,是創新者使用了平臺的公共服務,而不是平臺雇傭了創新者,兩者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。
企業的本質是效率。
作為一個企業,必須打通所有開發環節,從而形成創新閉環。從產品定義、設計研發到供應鏈和營銷系統,通過各個環節的效率疊加讓產品更有競爭力。2018年末,我們在華理商學院開設了《設計思維引領商業創新》的課程,在擔任創業導師和評委時,接觸了很多創業者和他們的創新項目。創業者都會用who、what、how、why這四個關鍵詞做簡短的項目介紹,who:我們是誰?有何特質;what:我們準備做什么?產品是什么;how:我們如何去做?優勢如何;why:為什么要去做這些?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?一些企業家都是先從“為什么”出發,從而到達了“品”的彼岸,他們往往很清楚我們為什么干這件事?這件事對客戶有什么價值?我們干這件事情的理念和目標是什么?我們為了什么而存在?只有發現了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,才會讓一個企業的創新效率有所提高。
設計公司的本質是發現。
原研哉說“設計的最大功能是發現”。從服務到發現是今天設計公司根本價值的重要轉向,在跨界競爭的時代為客戶發現價值和機會點變得更加重要。回望過去的一年,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審視社會與商業,發現很多概念正發生變化,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狀態。如2017年火爆的共享單車,到了2018卻需要解決單車供應過剩的問題;2017興起的新零售,則演變成通過新零售服務模式升級建立全新消費體驗。這些變化都源于整個社會不斷地思考與進步。設計就像是整個社會進化的一面鏡子,工業時代我們關注工業設計,而信息時代我們聚焦交互設計,到如今的物聯網時代,我們更多的轉向服務設計和垂直創新。一個優秀的設計公司,不但要具備完善的服務體系,更應該具備對社會敏銳的觀察力,緊跟時代潮流,更要具有前瞻性,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去引領和推動社會的發展。
設計師的本質是組織和協商
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能預知創新活動的發展路徑,帶領組織在困境中尋求突破,并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。創新是一個非常繁瑣和痛苦的過程,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可能掌握所有環節的知識。我會經常被問起自己設計的最成功的產品是什么,往往面對這個問題我也不知所措。一個產品的成功是各個角色協同努力的結果,而不是一個設計師的功勞。這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,包括準確的產品定位,優良的結構設計,適度的營銷策略,以及穩定的供貨品質,這些都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。設計師更多的是起到了協調和組織的作用,對產品的設計目標提出相應的要求。例如木馬設計為小派開發的全球首款8KVR眼鏡,最終在Kickstar上眾籌超過423萬美金,除了優秀的工業設計以外,產品的前期定義和后期營銷策略也是最終成功的關鍵;我們為三星開發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空氣凈化器,在前期花了近一半的時間用于用戶研究,在全國13個城市進行入戶訪談,了解一線消費者對產品的看法,就是給我們為最終的產品開發提供最準確的目標。
為什么要更好地理解設計的本質?只有理解本質,才能準確定義設計環節中每一個角色的職能。例如設計師這個角色,是在整個創新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設計師不但要把握作品的美學標準,更要為后期的量產負責。一個優秀的idea在創作階段,它是設計師的作品,我們會從創新度、美學觀等學術的角度去審視它;在量產階段,它是創新者的產品,我們用可加工性、成本和工藝的可行性去要求它;在銷售階段,它又屬于創新型商品,我們用銷售業績和社會價值去衡量它。所以今天的設計師不要僅把自己看成創新鏈條中的一環,而是更要有全局思維,與整個創新流程進行深度的融合,才能發揮其更大的作用。最后我想引用《設計心理學》的作者唐納德·諾曼的話進一步闡釋我的觀點:“設計的本質,其實不是創意,而是溝通。它是一門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,通過產品實現無聲溝通的學問。”而從一個產品的研發角度來看,成功的關鍵就是設計師與企業,企業與平臺之間的頻繁溝通。我們了解了設計的本質,其實也就了解了我們為何而設計,最終達到用設計提升產品價值,用設計激活設計師價值,用設計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的目標。
代表作品:
卡爾 · 蔡司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掃描系統
歐琳“首席執行官”油煙機
沁園產品PI設計
沁園廚下凈水機
百度智能機器人百度智能機器人
大英博物館 · 馬約里卡金喜彩蛋套裝
掃一掃
關注木馬公眾微信平臺